思茅區:精準監督執紀問責 護航脫貧攻堅

發布時間:2019-01-10 07:52:27   來源:普洱市紀委

2018年以來,思茅區找準脫貧責任著力點,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,持續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,促推全區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。

利用區委中心理論學習、脫貧攻堅推進會等會議,學深學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重要論述、脫貧攻堅政策等業務知識。將脫貧知識納入“思茅區2018紀檢監察業務培訓班”內容,邀請省、市紀委專家講授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,邀請區扶貧辦負責人就農危房改造、教育扶貧等扶貧政策進行專題解讀輔導,不斷增強紀檢監察機關和干部落實脫貧攻堅監督責任的政治自覺。

結合區委“四辦”“1+7”“5個哪里”“四化四性”等機制,淬煉扶貧干部作風。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考核,壓實脫貧主體責任。區紀委監委定期向區委報告脫貧攻堅專項紀律檢查、作風督查情況,區委主要領導親自抓重大決策,分管領導及時安排部署并協調落實,“兩個責任”同向發力。2018年共排查扶貧領域問題393個,約談提醒490人次,問責35人,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人,組織處理6人,通報曝光3批11個典型問題。

拓展扶貧領域問題線索來源渠道,加大對12388信訪舉報專線、“五級聯動”平臺的宣傳力度,2018年共受理群眾脫貧訴求1438條,辦結1429條,在辦9件。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堅持由區紀委監委主辦,線索歸口處置,做到問題矛盾不下移,解決訴求提實效。強化問題線索互通,多部門形成合力,共同解決群眾訴求。充分發揮村監委的“監督員”作用,主動將監督觸角伸向扶貧“戰場”。

持續向扶貧領域違紀現象“加壓”,運用監督執紀“四種形態”,快查嚴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。制定《思茅區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》,重點整治在責任落實、作風漂浮、精準扶貧、資金監管、項目落實、駐村紀律等6個方面的33個問題,做到扶貧督查“全覆蓋”。在全區扶貧領域自查自糾和交叉檢查中,發現并了結問題135件,問責5人,黨紀處分3人。

統籌區委巡察力量,利劍直插基層,抽調204名巡察干部,對69個單位黨組開展“政治體檢”。把落實掛鉤幫扶責任、履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、監督責任情況作為巡察任務,盯住“關鍵少數”,重點巡察8個扶貧主責部門、7個鄉(鎮)和11個基層黨組織。2018年巡察發現脫貧攻堅面上問題42個,問題線索6條。

按照《思茅區脫貧攻堅問責辦法》有關規定,對扶貧領域中的違規違紀的35名干部進行嚴肅問責。同時,區紀委監委堅持正確價值導向,對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給予政治關愛,對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成績突出,但因缺乏經驗,在先試先行中出現了失誤的1名扶貧干部進行容錯免責,有效激發了扶貧干部敢于擔當、勇于干事的積極性。(柴莉  夏增雯)